院系简介
发布:2023-05-24 浏览:0
西安交通大学压缩机工程系始建于1956年,是国内第一个开设的压缩机及制冷专业(现属于制冷与低温工程国家重点二级学科),开创了我国压缩机及制冷专业高等教育的先河,也是 “ 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中心 ”和“氢能动力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” 的依托单位。主要致力于各种压缩机(包括制冷压缩机)及其系统的热力过程和动力特性等进行研究,在国内外压缩机和制冷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。60多年来,薪火相传、砥砺前行,压缩机工程系已为国家培养了本科生2000多人、硕士及博士研究生500多人,先后有5位教授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,为中国的压缩机和制冷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,为国家科技、教育和国防等相关领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1956年,交通大学石华鑫教授主持创建了压缩机及制冷教研室,分为活塞式压缩机、透平压缩机和制冷三个专业,教研室首任主任石华鑫教授。1957年,压缩机及制冷教研室随校全体西迁,根据高教部指示,西安动力学院并入交通大学(西安部分),压缩机与制冷专业教研室与风机专业教研室合并成风机、压缩机与制冷专业教研室。1959年,交通大学(西安部分)正式命名为西安交通大学,冷却机和压缩机及装置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全部留在西安交通大学,首届制冷专业本科生在西安交通大学毕业(25名学生)。1970年,压缩机教研室分成两个教研室:活塞式压缩机教研室(简称压缩机教研室)、透平压缩机及风机教研室(简称风机教研室)。1972年,恢复并连续进行了活塞式压缩机和制冷技术两个专业的推荐招生。1977年,恢复高考后,制冷及压缩技术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。1981年,西安交通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成为本学科首批硕士点。1986年,成为国家该学科首批博士点。2002年,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。2012年,压缩机工程系成立。
压缩机工程系现有教师24人,其中教授8人(博导10人),研究员1人,副教授7人,讲师1人,助理教授4人,工程师1人。其中,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1人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,压缩机协会科技委员会主任1人,全国压缩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人,中国制冷学会车辆热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,中国制冷学会制冷机械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,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汽车热系统分会副会长1人,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,教育部“新世纪教育人才”获得者3人。
压缩机工程系围绕国防建设和国家发展需要,在压缩机与制冷热动力学、制冷空调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,发展了氢能装备、汽车空调热系统、高温热泵、气流脉动与振动等新方向。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涡旋空气压缩机,开发出了行业领先的高效螺杆压缩机等,引领了国内外压缩机研究的新方向。90年代以来,积极承担国家“973”、“863”、“国家科技支撑计划”、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”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防军工、部委级科技攻关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。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,并获中国发明协会“发明创业奖特等奖”1项,出版专著10余本。自1993年起,已连续主办9届压缩机及制冷国际会议。坚持产学研融合,以产业发展为先导,与国内外企业保持广泛和长期的合作,先后与冰轮环境、开山集团、四川大川等公司建立了联合研究院或研究中心。
主要开设课程
《压缩机原理及结构》
《制冷空调热泵系统与压缩机》
《能量回收技术及膨胀机》
《新能源汽车空调与热管理技术》
研究领域:
1) 先进螺杆压缩机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
2) 高效长寿单螺杆技术研究
3) 氢气增压压缩机技术研究
4) 储气库用大功率超高压天然气压缩机研发
5) 空调、冰箱、汽车空调用压缩机及其系统研究
6) 螺杆、罗茨真空泵关键技术研究
7) 压缩机及其系统节能控制与智慧运维
8) 压缩机振动与噪声技术研究
9) 燃料电池氢气/空气供给系统研究
10) 气体分离净化技术研究
11) 交通载运装备跨临界CO2热系统循环基础理论及装备研制
12) 航天/车载大功率泵驱CO2热控系统及控制